补贴工作

2014年南通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总结

作者: 点击次数:251 发布时间:2017-05-16   打印本页  关闭本页

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总结   南通市农业委员会      2014年,我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继续实施“全价购机、乡镇受理、县级结算、敞开补贴”的操作方式。以转变农机化发展方式、优化农机装备结构、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为主线,尽职责,抓落实,求绩效,大型高效设施农机具持续旺销,补贴政策落实再创历史新高。   一、实施情况   目前,我市实施中央、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9551.718万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26%。全市对12大类50种机具共16194台农业机械进行了购置补贴,其中大中拖拉机、秸秆粉碎还田机、旋耕机增长迅猛,分别是去年同期的1.6倍、2倍和3倍。年度拉动农民及组织4952户投入24149.991万元,吸引社会资金量是去年同期的1.2倍。对比历年,各项指标皆上浮创新高,独受益户数和补贴机具数不升反降,充分说明,除大型农机具的普及运用得到有力推动外,补贴资金分配在向农机专业合作社、农机大户倾斜,农机装备结构调整方向明确,农机服务产业化推进有成效。具体完成情况为:   1、种植施肥机械台1999台:水稻插秧机312台、育秧播种成套设备31台、油菜播种机170台、玉米播种机217台、条播机1233台、撒肥机33台、蔬菜移栽机3台。   2、收获机械2185台:油菜籽收获机9台、花生收获机1台、捡拾压捆机13台、农用抓草机96台、玉米收获机1台、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177台、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加切碎装置236台、秸秆粉碎还田机1594台、秸秆切碎抛撒装置58台。   3、动力机械:20马力及以上轮式拖拉机2037台。   4、耕整地机械957台:开沟机181台、田间管理机62台、旋耕机714台。   5、收获后处理机械132台:粮食烘干机126台、简易保鲜储藏设备6台。   6、田间管理机械1322台:果树修剪机204台、动力喷雾机580台、喷杆式喷雾机24台、静电喷雾器497台、背负式机动喷雾机17台。   7、畜牧水产养殖机械7520台:增氧机6653台、投饵机438台、 蚕桑养殖温湿控制器429台。   8、排灌设备22台。   9、其它机械20台:秸秆压块制粒设备16台、翻抛机1台、田园搬运机3台。   二、保障措施   南通农机部门在总结历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,摸清需求、明确目标、确定重点、完善管理,全面巩固各项管理工作,着重抓好五个环节:   (一)建立健全机构。市、县农机部门均成立农机购置补贴领导小组并组建了农机、财政、纪检监察等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机构。例如启东成立分管副市长为组长,市政府办副主任、市财政局长、市农机局长为副组长,市农工办、公安局、海渔局、交通局、市农委、市工商局分管副局长等为成员的启东市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;例如海安乡镇农机部门把好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实施每一道关,县农机科负责全县农机购置补贴的监管核查,科教科负责接收咨询、处理投诉、质量管理和政策宣传,推广站负责补贴农机具推广、信息系统录入、协调机具的供应和售后服务,农机校负责购机机手的技能培训,监理所负责需上牌入户的牌证管理和报废更新程序的监督管理等等。   (二)明确工作责任。首先,各级农机部门分别召开农业农机工作会议,分解、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。接收咨询、信息公开、政策宣传、档案管理、监督检查、处理投诉等工作全部落实到部门、到人。其次,市、县(市)区、乡镇层层签订《农机购置补贴责任状》及《承诺书》,明确了工作责任,严肃了工作纪律,建立“谁办理、谁负责,谁核实、谁负责”的责任追究制度。再次,各县(市)区根据省年度实施方案要求,结合地方实际,制定下发了相关管理办法、实施方案,严格了补贴程序,明确了工作要求。如:皋政办发(2014)78号《关于做好2014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通知》、启农机〔2014〕30号《2014年启东市各级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办法》等等。   (三)全程全面公开。市县各级农机部门利用多种手段,完善信息公开机制,推进补贴政策实施前、实施中、实施后的全程全面公开。实施前,各级农机部门本着张贴到户、宣传到户的原则,全面铺开补贴政策宣传活动。通过悬置大型宣传板块、挂跨街横幅、放置集市撑牌、印发海报手册、群发短信、集会庙会巡回展、更新政府网站购机补贴信息公开专栏等等,做到电视有影像、广播有声音、报刊有信息、网站有专栏,力求补贴政策家喻户晓;实施中,严格执行公示制度。机具补贴相关情况在乡和村公示时间不少于5天无异议后,才能出具补贴资金结算审核意见。充分发挥农民参与权;实施后,市、县农机部门主动公开所有可以公开的补贴信息,资金使用进度半月一更新、文件通知随时公开、补贴实施情况定期公布,主动接受群众监督、社会监督、舆论监督,加强织密监督之网,遏制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。   (四)推进风险防控。为规范行政权力运作,提高行政效能,设立咨询投诉电话,调查处理上级主管部门交办及群众来电、来信、来访反映的农机购置补贴有关工作。为落实监管责任,促进廉政建设,7月至10月,市农委成立农机购置补贴督导检查组,联合纪检监察纠风办、财政局共同部署专项督查,深入排查廉政风险。专项检查围绕2014年购机补贴政策实施情况,对照县级、乡镇农机部门工作职责,以农机购置补贴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建设、补贴资金使用具体方案制定、政策宣传、农民购机自主权落实、机具销售价格、工作纪律执行等方面为重点,进行了专项督查。并采取面上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、台账查阅与入户走访相结合、检查与座谈相结合、查处整改与推进创新相结合、了解新情况与核查问题相结合的方式,自上而下,逐项检查核实,达到了发现问题、查找不足、改进工作、树立典型、突出亮点的目的。   (五)强化资金引导。在取消市县对补贴品目范围内机具的累加补贴后,为确保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不减淡,保证农机化发展不减速,各级农机部门积极转变工作思路,多角度入手争取地方财政投入不减量,例如:力争组织管理经费,南通市财政安排20万元、海安财政补贴20万元。例如:对地区主导农业急需开展的机插秧、油菜生产机械、秸秆机械化还田等机具给予作业奖补,其中通州区级财政安排作业补贴资金1006.235万元。例如:重点选择符合当地特色的省目录外的农机具,实施县乡两级购机补贴。如皋市级财政下达农机补贴资金共57.25万元、启东市级财政下达120万元,海门市级财政下达100万元。资金合理引导,有力促进了全市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。   三、意见建议   (一)软件操作系统方面   1、农机购置补贴系统开通太迟,影响农户直接申请录入。   2、购机清册报送建议取消。企业每日汇总一次形成购机清册报送县农机部门,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不好操作,报送太过频繁,各企业也普遍没有按这一要求执行,由于所有机具已实行了普惠制,没有指标限制,零申报实际上已失去意义。   3、操作系统不能查询用户和经销商电话不方便。   4、经销商环节问题较多。一是录入的信息质量低,例如照片模糊不清、身份证件用翻拍代替直接扫描、农机部门指出问题并退回后的数据不经过改正再次上报等等问题。二是对购机户乡镇区域划分认定不准确。乡镇工作人员在系统里找不到该购机户的记录。三是政策告知模糊不清,将已购机不能申请补贴的矛盾集中到农机部门。四是农机售后缺少专业服务,维修网点少,农机维修难、购配件难的问题仍然存在。建议增设上传最低条件限制,确保不符合像素和尺寸的照片进不了系统,减少审核工作量。同时加强对经销商的准入、培训及监管工作,屡退不改行为应予取消补贴机具经销商资格。   (二)政策管理执行方面   1、合作社申请补贴有待规范。近年来,农机合作社占据了农机作业市场的大半份额,成为享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大部队。合作社购机情况较为复杂,有合作社本身购机,有一个农户以若干合作社名义购机,还有一个合作社为若干农户购机,在购机补贴资料中皆显示某某合作社。不利于“同一购机户年度内购置机具补贴最高限额80万元”这条政策的执行,更为将来机具的可查性、财政资金的可追溯性带来风险。防微虑远,关于合作社申请农机补贴需制定相应的规定,减少合作社运营风险,比如:社员以合作社名义购机,合作社出具证明,并附社员系列身份证明材料,发票、上牌、保险、财政资金享受主体均是社员姓名;以合作社整体名义申请购机补贴,须出具社员大会通过决议。   2、小型机具在位核实存在漏洞。县、乡是机具在位情况核查的操作主体。县农机部门日常抽查核实,一般会以大型机具为重点,容易忽视小型机具。乡镇农机部门虽然会按规定对小型机具总台数的20%进行审核,但更多的倾向于方便易查的小机具,类似于增氧机等安放在水下、地下的小机具,由于核查麻烦,往往被排除在核查范围之外。小型机具虽然价廉,然而量大,补贴款也惊人,以增氧机为例,南通市新增补贴机具16194台,其中增氧机6650台,占41%,支付199.5万元补贴款。真实性核查的缺失是个极大的风险点。建议《办法》中“总台数的20%的比例核实”改为“每种机具的20%的比例核实”,保证各种机具都能被抽到,或者比例和数量相结合,确保新增量大的小机具被有效监管。   3、机具在位情况监管过于单薄。目前补贴机具监管的主力军是县、乡两级农机部门。近年补贴资金量成倍增长,新增机具数量不断创历史新高。机具监管即要做到当年机具逐台核实,“见人、见机、见票”和“人机合影”、签字确认,还要管好购置未满两年的机具不转让不流失。机具数量发展多的乡镇每月需要入户核实150多台,一般的乡镇也在30台以上。以上数据仅是当年新增入户核实数据,还不包括未满两年不能转让机具数。补贴机具散置在千家万户,县级农机队伍小,乡镇情况更严峻,很多乡镇负责农机的人员仅1名,还要肩挑数职,单凭农机部门监管,压力如牛负重,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  4、补贴机具不缺品目缺平台。在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,常有农户表达出对某种用途机具的需求,抱怨补贴品目太少,其实不少机具已在补贴品目之中。究其原因:补贴机械约有50个品目,不少机具还没有在本地区普及,乡镇农机站工作人员对这些机具也不了解,没有办法指导农民。大众媒体的广告铺天盖地,农机产品的广告却难得一见。当地农机公司受利益驱使,大多销售本地常规、热门机具。农民看不到样机,选购机具只能“摸着石头过河”。所以一方面农户找不到需要的补贴机具,总认为补贴的范围不够大;另一方面部分补贴品目新增数量极低,新机具新技术得不到推广,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。两厢脱钩,需要有一个介绍补贴机具的平台,拉近农机企业和用户的距离,满足农民和基层农机工作人员全面了解补贴机具的需求。